港珠澳大橋墩臺施工(港珠澳大橋怎么)(港珠澳大橋橋墩施工視頻)

港珠澳大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它是目前最長的跨海大橋,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座建造難度空前、規模超大、建造技術頂尖的超級大橋的橋墩是怎么放在大海里的?又是怎么樣保證橋墩不垮的?

橫跨伶仃洋,連接港珠澳,橫亙在大海之上。

在大橋的橋身之下,是224根橋墩。

很多登上這座橋的人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大海那么深,最深的地方達到了百米,港珠澳大橋的橋墩是怎么放進去的呢?

在海上建工程和在陸地上建工程,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想要在大海里面建橋,我們的橋墩就必須要深入到這深不見底的海里面。

這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大家完全不必擔心,因為在這方面我們很有經驗。

在淺水區,我們會采取一種叫做圍堰法的方法來施工作業。

這種方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海水里面,構筑出一片沒有水的區域來。

如何構筑呢?在海水里面圍個圈,然后把圈子里面的水排出去,中間就變成了沒有水的空隙,這樣一來,海上作業就變成了陸地作業。

而外面的那個圈,就叫圍堰,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土石圍堰,另一種是鋼板樁圍堰。

當施工完成后,所有的圍堰都需要被拆除的。

但是這種方法有個弊端,那就是決不能在深水區采用。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深度達到上百米的深水區域,我們光是建一個圍堰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了。

更別提建大橋了,估計大橋還沒建完,光建圍堰的費用就耗不起了。

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

但是圍堰法聽起來也是很費時費力,我們就沒有更省事的辦法嗎?當然有。

那就是沉箱法。

從名字大家就應該能猜到,就是把一個箱子沉到水底。

但是這個箱子是倒過來的,就這樣倒扣進水里。

仿佛一個倒扣的碗,碗里面的空氣不斷的排擠著碗下面的海水。

沉箱法也是這樣的原理,在給沉箱添加極大的荷重之下,箱子下沉入海底,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要在這倒扣的箱子里面不斷的注入空氣,海水的生存空間被一步一步擠占,漸漸的箱子里面也成為了一片沒有水的空地。

在這片空地上建設橋墩就變得簡單許多。

這種建筑的方法,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呢?

其實沉箱法在1934年就被發明出來了。

發明者是我們中國的茅以升,而后這種建造方法被首次使用在了錢塘江大橋橋墩的建設上。

但是沉箱法和圍堰法這兩種施工方法都只能使用在較淺的海水領域,如果遇上極深的海水,我們就要采取最后的殺手锏——打樁法。

打樁法離不開打樁船。

打樁船,雖然叫船,但是卻沒有自航能力,必須得靠著拖輪拖拽才能航行。

對于這種奇特的船,我們可以稱之為錘子船,因為在船上,配備著一個巨大的打樁錘。

在這打樁錘的壓力之下,再大的樁子它都能夠給你敲進去。

在深水區域施工的時候,一根又一根的巨型樁被打樁船敲入了海底。

這些巨型樁是橋墩的支撐,死死地插入海底巖石。

在這些巨型樁之上,我們再建設橋墩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正是憑借著這些建造方法,我們成功的建造出了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基建奇跡。

而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最有意思的是混凝土認證制度的首創。

韋東慶,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行政總監,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每一粒砂石都能夠找到源頭!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斤斤計較,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我們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不可能。

除了一絲不茍,人性化這座大橋的建設過程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白海豚我們都熟悉吧,可以稱之為水上大熊貓和美人魚。

中華白海豚一旦成年,就會呈現出粉紅色的狀態,看起來可愛無比。

而且這種動物性格溫順,與人的關系十分友好。

但令人心痛的是中華白海豚已經瀕臨滅絕,被列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了保護這些美麗的身影,在大橋的修建過程中,我們花費了大約3.4億,標識了這片海域的白海豚。

無論怎么樣,在建設過程中,在中華白海豚的處理問題上,一定要做到零傷亡。

港珠澳大橋在建設完成之后,拿下了多項世界第一,更是被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成為了中國對外的一張名片。

版權聲明
а√最新版天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