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霸氣祝福語大全(國慶霸氣祝福語圖片)

國慶霸氣祝福語大全(國慶霸氣祝福語圖片)

★ 中國在唐朝時就開始過國慶了,公元72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法定“國慶節”誕生了,但那時的國慶與現代意義的國慶節還是有很大區別。

★ 唐朝的國慶節可不是一般的熱鬧!全國放假3天;在“天下第一樓”舉辦盛大聚會;國慶晚會上的演出很精彩,還有雜技和馬戲,皇家馴獸師帶著馬匹、大象、犀牛入場獻藝;君臣互贈禮物,以示君臣之間的濃厚情誼,這禮物一般是銅鏡。

★ 發展到清朝,這項節日變得越來越隆重??滴?0歲這年的“國慶節”準備了好幾個月。這一天的北京城,從暢春園到西直門,經新街口、西安門與紫禁城的歡慶儀式連接了一路:沿途彩坊不斷,布置了無數的彩墻、彩廊、演劇采臺、歌臺、燈坊、燈樓、燈廊、龍棚、燈棚;路邊的寺觀大設慶祝經壇。

來源:瞭望智庫(ID:zhczyj)

作者:陳忠海(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國慶節是件大事。

目前,全世界有35個國家將建國那一天作為國慶節,以示紀念。

此外,法國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美國的國慶節是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加拿大的國慶節是英國議會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的這一天。

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則以本國元首的生日作為國慶節。

實際上,中國在唐朝時就開始過國慶了,但與現代意義的國慶節還是有很大區別。

中國人自古一向主張“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皇帝更是講求“與民同樂”。于是,皇帝的生日里祝壽的內容越來越淡、慶賀盛世太平的意味越來越濃,無比尊貴的“天子”生辰自然就成了普天同賀的國慶節。

1

中國第一個法定“國慶節”

這事兒,得追溯到1300多年以前。

正值“開元盛世”,中國國力達到鼎盛。

唐玄宗收復了遼東地區的營州、西北地區的碎葉等地,迫使長城以北的回紇等少數部族主動重歸唐朝版圖,疆域超過了漢朝;

安北都護府等機構得以重設,絲綢之路再次歌舞升平;

大量開辟土地、推廣水利技術、發展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于是,和唐朝交好的國家多達70多個,日本等國紛紛派來遣唐使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波斯、大食等國的商人紛紛來中國經商——在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大都市里,各種膚色的商人穿著各具異域風情的服裝、操著不同語言,來來往往……

盛世繁華,大伙都希望搞個特別的紀念日。

此前,大唐法定的重要節日基本都與時令和農耕相關,如元旦、立春、清明、中秋等。

這次,選什么日子呢?

要隆重、要尊貴、要能普天同慶……

苦思冥想之后,大臣們一拍腦門:皇帝的生日!

農歷八月五日,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奏,請求皇帝下旨以這一天為“千秋節”并昭告天下。

注: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奏,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于天下。(據《唐會典》)

皇帝很高興,不僅準了大伙兒的這個建議,還在請示上作了“批示”:

拿生日當節日,這事兒在以前沒有過,是個首創。八月初五正值清秋,是個收獲的好時節。這一天,讓大家伙都樂呵樂呵也是樁美談,那就交代下相關部門,這么辦吧!

(原文:凡是節日,或以天氣推移,或因人事表記。八月五日當朕生日,感先圣之慶靈,荷皇天之眷命。卿等請為令節,上獻嘉名。勝地良游,清秋高興。百谷方熟,萬實已成。自我作古,舉無越禮。朝野同歡,足為美事。依卿來請,宣付所司。)

于是,公元72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法定“國慶節”誕生了。

2

皇帝領銜的盛世大聚會

唐朝的國慶節可不是一般的熱鬧!

*全國放假3天

當時,包括休息日在內,一年到頭,全國性法定假日不過50來天。

一下子就增加了3天,真是大快人心!

*舉辦盛大聚會

這個地點,一般選在興慶宮內的花萼相輝樓。

別看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在唐朝,花萼相輝樓號稱“天下第一樓”,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鸛雀樓合稱“天下五大名樓”。

皇帝與妃子也盛裝出席,與文武百官一起快活。

國慶晚會上的演出很精彩!

天還沒亮,保安隊長(金吾)引領眾多馬匹、車輛款款而至,四軍勇士著繡袍、披金甲列陣其間,氣勢雄壯;大唐軍旗飄飄、揚我國威;

掌管禮樂的太常卿率數百樂師,奏起典雅華麗的宮廷樂曲,還有各種來自西域的樂器充實其中;

對了,還有雜技和馬戲,皇家馴獸師帶著馬匹、大象、犀牛入場獻藝;

數百宮人著錦衣繡履,一時間仙袂飄飄,奏起大唐最為恢弘的舞曲《小破陣樂》。

注:其日未明,金吾引駕騎,北衙四軍陳仗,列旗幟,被金甲、短后繡袍。太常卿引雅樂,每部數十人,間以胡夷之技。內閑廄使引戲馬,五坊使引象、犀,入場拜舞。宮人數百衣錦繡衣,出帷中,擊雷鼓,奏小破陣樂,歲以為常。(據《新唐書》)

不僅如此,晚會上還有更精彩的“舞馬”表演:上百匹馬盛裝加入舞蹈,時間長達“數十曲”;十幾名美貌的少年樂工穿黃衫、戴玉帶,分立左右。場面相當壯觀!

注:玄宗又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傾杯數十曲,壯士舉榻,馬不動。樂工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立左右。(據《新唐書》)

當然,馬兒需要更大的場地,“舞馬”一般會在大明宮內的勤政樓下舉行。

*君臣互贈禮物

晚會結束后,大臣們紛紛向皇帝敬獻“節日禮物”,唐玄宗向四品以上的大臣們回贈禮物,以示君臣之間的濃厚情誼。

這禮物一般是銅鏡。

為此,唐玄宗專門下詔制作了一批名鏡——千秋鏡,并親自題詩:

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

分將賜群后,遇象見清心。

臺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

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

這種銅鏡前后生產了40多年,現在十分珍貴。

大文豪蘇東坡還曾在一首詩里寫道:“觀書已獲千秋鏡,積德長為萬歲山”??磥?,那時候,銅鏡已經成了君臣情誼的象征了。

*各地舉辦各種慶賀和娛樂活動

這種大“趴替”,不僅朝廷舉辦,地方上也是共襄盛舉,堪稱“連吹千家笛,同朝百郡杯”,誰都不能少!

在京城,國慶節期間,官府舉辦“老飲宴”,設置“壽星壇”祭祀老人星。

在京城以外,官吏和老百姓搞了“賽白帝”、“報田祖”等樂曲歌舞,以慶賀節日。

千秋節休假三日,及村間社會,并就千秋節先賽白帝,報田祖,然后坐飲,從之。(據《新唐書》)

大唐的一年一次的國慶節盛況,真可謂“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

3

這個節日越來越隆重

后來,唐玄宗也許是覺著假期太長耽誤工作,就把法定假期縮短為1天,把“千秋節”改為“天長節”,但主要活動基本不變。

以后的唐朝各代皇帝繼承了這項制度,大家都用自己的生日當國慶節,節日名稱也不同。

最重要的是,放假的天數又恢復到了3天。

唐玄宗及其后的“唐朝國慶節”

皇帝

日期

名稱

唐玄宗

八月五日

千秋節、天長節

唐肅宗

九月三日

天成地平節

唐代宗

十月十三日

天興節

唐文宗

十月十日

慶成節

唐武宗

六月十一日

慶陽節

唐宣宗

六月二十二日

壽昌節

唐懿宗

十一月十四日

延慶節

唐僖宗

五月八日

應天節

唐昭宗

三月二十二日

嘉會節

……

這項制度在唐朝一直沒有中斷,宋朝以后的歷代各朝也在延用。

發展到清朝,這項節日變得越來越隆重。

康熙60歲這年的“國慶節”準備了好幾個月。

這一天的北京城,從暢春園到西直門,經新街口、西安門與紫禁城的歡慶儀式連接了一路:

沿途彩坊不斷,布置了無數的彩墻、彩廊、演劇采臺、歌臺、燈坊、燈樓、燈廊、龍棚、燈棚;路邊的寺觀大設慶祝經壇。

直隸地區以及各省進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設彩坊各自慶祝,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監官衙均建經棚、設彩坊。

禮儀繁瑣、規模盛大,可謂空前絕后。

4

給大臣們出了大難題

除唐朝那些節日名稱外,五代十國期間,還叫過啟圣節、嘉慶節、天清節等;宋朝叫過長春節、乾明節、壽寧節、承天節、乾元節、壽圣節、同天節、興龍節、天寧節、乾龍節等;遼代叫過千齡節等;金代叫過天壽節等;元代叫過名圣節……

用的都是好詞兒,但是,卻給負責起名字的大臣們出了個難題——名稱不能重復,還要避開忌諱。

一方面,一些吉祥字兒大家都愛用。比如“天”字,有人統計17位皇帝用過,像“春”、“壽”、“乾”、“興”等也都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字。

倆字兒組合在一起,要彩頭好、又要保證前人沒用過,真是讓人絞盡腦汁。

另一方面,有些字眼兒不能亂用,否則很容易引起聯想。

舉個例子,宋光宗將本朝“國慶節”命名為“重明節”,有人因此得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結論:“重”是由“二千日”構成,這預示著皇帝在位只能有2000天。

這還了得!

另外,如果“國慶節”碰上一些特殊日子,也是麻煩。

比如,明英宗出生在立春這一天,本朝的“國慶節”便與立春日巧合,立春日也有一套迎春的禮儀,先辦“國慶”還是先辦“立春”?

這個問題曾引起當朝大臣們的一場大爭論。

更要命的是,宋哲宗生于十月初七,這一天恰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忌日??偛荒茉谧鏍敔斎ナ肋@天大肆搞“party”吧?

宋哲宗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節日延后一天,改為十月初八。

金熙宗更猛!他生日七月初七是他老爸的忌日,他想:隔一天舉國同慶好像也不合適,干脆讓自己晚出生十天,改為七月十七日。

除此之外,古人忌諱五月初五,認為這一天出生的人對父母不利。宋徽宗恰是這一天出生的,為了“避邪”,他把自己“國慶節”改為十月初十。

到了清朝,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統稱“萬壽節”。

5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說起來,中國人本來并不重視生日。無論普通百姓還是王侯將相一般都不會刻意去過生日,圖書典籍也較少將某個人的生日專門記載下來。

“壽比南山”、“萬壽無疆”這些祝壽詞,在《詩經》中就出現過,但是,只是祝賀健康長壽,并不是“生日祝?!?。

明代學者顧炎武研究后得出結論: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并非自古就有,到了南北朝時的“齊、梁之間”,才開始出現并慢慢流行起來。

這跟佛教有點關系。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南北朝以后逐漸興盛,在上層社會和民間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相傳,釋迦摩尼在農歷四月八日誕生,教徒們就選在這一天舉行浴佛儀式和盛大的慶?;顒?。

后來,這種慶?;顒佑煞鸬饺?,逐漸成了傳統。

另外,戶籍制度的變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古代編戶的基礎是戶口登記,一開始,主要信息是姓名、性別、年齡、婚姻,并不要求登記準確的出生日期,至于現代所要求的民族、學歷、政治面貌啥的,就更沒有了。

后來,由于涉及到征稅、征兵等事關國運的重大事項,對年齡的管理越來越嚴格,逐漸要求老百姓把出生日期也登記在冊。

因此,人們對生日有了更多的關注。

當然,能把生日過成國慶節的就只有皇帝們了。

我們中國人一向主張“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皇帝更是講求“與民同樂”。

于是,皇帝的生日里祝壽的內容越來越淡、慶賀盛世太平的意味越來越濃,無比尊貴的“天子”生辰自然就成了普天同賀的國慶節。

版權聲明
а√最新版天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