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哪代詩人? 于謙是哪代詩人的代表

于謙是哪代詩人?

于謙是明代詩人。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

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土木之變后,明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22萬,抵御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

1457年,明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有《于忠肅集》傳世?!睹魇贰贩Q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于謙最有名的詩就是那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延伸閱讀

詩人于謙生平的遭遇?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十一年(1446年),進京覲見因不向王振獻媚送禮,引起王振不滿遭其暗地指使其黨羽李錫給他加上對明英宗不滿的罪名下獄論死

于謙明朝資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后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后,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御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后,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謙是不是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嗎?

是于謙(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土木之變”后,于謙擁立朱祁鈺為帝,率軍民保衛北京城。

英宗復辟后以“謀逆罪”于天順元年(1457)將于謙殺害。

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特詔追認復官。將其故宅改為忠節祠。萬歷十八年(1590)時改謚“忠肅”,并在祠中立于謙塑像。清順治年間,像毀,祠也廢。清光緒年間又重建。祠坐北朝南,東為于謙故宅,毀于清初。光緒年間重修。院內東側建有奎光樓,為兩層小樓。上層為魁星閣,懸“熱血千秋”木匾,正房5間為享堂,硬山合瓦頂,內供于謙塑像。

于謙(明)簡介?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生于1398年5月13日,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但于謙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里,故史載于謙為浙江錢塘人。 公元1421年,即永樂十九年,23歲的于謙考取辛丑科進士; 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以御史身份隨明宣宗朱瞻基征討高煦。高煦出降后,明宣宗讓于謙數落他的罪行。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朱高煦在這位御史的凌厲攻勢下,被罵得抬不起頭,伏地戰栗,自稱罪該萬死。明宣宗大悅,當即下令派于謙巡按江西; 1430年,宣宗越級提升于謙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1448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1449年,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御,立下保衛京師之功; 1450年3月,于謙任總兵;同年8月主持兵部工作; 1457年正月壬午,明朝發生奪門之變,于謙被誣陷制造不軌言論,被逮捕入獄。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斬決。于謙被殺之后,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家無余財。 明憲宗成化初年,于謙沉冤昭雪,追謚為“忠肅”。

明代的于謙,他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什么家?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

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于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明代詩人于謙的資料。求求各位學霸?

于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歷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古代詩人于謙簡介?

于謙,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鄉于莊村。于謙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里,故史載于謙為浙江錢塘人。

永樂十九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明宣宗朱瞻基親征。

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書奏報陜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实壑烙谥t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于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薄皟尚淝屣L”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版權聲明
а√最新版天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