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應淬火等硬層 什么是感應淬火技術

什么是感應淬火?

感應淬火即感應加熱就是利用電磁感應在工件內產生渦流而將工件進行加熱。感應加熱表面淬火與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優點:

1.熱源在工件表層,加熱速度快,熱效率高2.工件因不是整體加熱,變形小3.工件加熱時間短,表面氧化脫碳量少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沖擊韌性、疲勞強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

有利于發揮材料地潛力,節約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壽命5.設備緊湊,使用方便,勞動條件好6.便于機械化和自動化7.不僅用在表面淬火還可用在穿透加熱與化學熱處理等。

延伸閱讀

高頻感應淬火的作用有哪些?

1、加熱速度極快,可擴大A體轉變溫度范圍,縮短轉變時間。

2、淬火后工件表層可得到極細的隱晶馬氏體,硬度稍高(2~3HRC)。脆性較低及較高疲勞強度。

3、經該工藝處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脫碳,甚至有些工件處理后可直接裝配使用。

4、淬硬層深,易于控制操作,易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鋁表面可以感應淬火嗎?

鋁表面不可以感應淬火,一般是用鐵材料的才可以感應淬火,只有鐵材料才可以形成電磁渦流,才會發熱!才可以用來感應淬火。鋁合金可以固溶淬火處理,將可熱處理強化的鋁合金材料加熱到較高的溫度并保持一定的時間,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鋁基體中,形成過飽和固溶體,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將這種過飽和固溶體保持到室溫,它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因處于高能位狀態,溶質原子隨時有析出的可能。但此時材料塑性較高,可進行冷加工或矯直工序。

感應淬火的公式?

感應加熱頻率的選擇:根據熱處理技術要求及加熱深度的要求選擇頻率,頻率越高加熱的深度越淺。

高頻(10KHZ以上)加熱的深度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熱,如小模數齒輪及中小軸類零件等。

中頻(1~10KHZ)加熱深度為2-10mm,一般用于直徑大的軸類和大中模數的齒輪加熱。

工頻(50HZ)加熱淬硬層深度為10-20mm,一般用于較大尺寸零件的透熱,大直徑零件(直徑&Oslash:300mm以上,如軋輥等)的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淬火表層淬硬層的深度,取決于交流電的頻率,一般是頻率高加熱深度淺,淬硬層深度也就淺。頻率f與加熱深度δ的關系,有如下經驗公式:δ=20/√f(20°C);δ=500/√f(800°C)。

式中:f為頻率,單位為Hz;δ為加熱深度,單位為毫米(mm)。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具有表面質量好,脆性小,淬火表面不易氧化脫碳,變形小等優點,所以感應加熱設備在金屬表面熱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感應加熱設備是產生特定頻率感應電流,進行感應加熱及表面淬火處理的設備。

高頻感應淬火原理?

1、主要原理是利用電流的集膚效應,在零件表面形成電流進而加熱工件,實現心部和表面不同的熱處理狀態;其中根據電流頻率的不同分為工頻、中頻和高頻。分別針對不同的淬硬深度和工件大小。

2、高頻(10KHZ以上)加熱的深度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熱,如小模數齒輪及中小軸類零件等。

3、高頻淬火多數用于工業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感應加熱設備,即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以進行表面淬火的設備。

感應淬火的基本原理?

將工件放入感應器(線圈)內,當感應器中通入一定頻率的交變電流時,周圍即產生交變磁場。

交變磁場的電磁感應作用使工件內產生封閉的感應電流──渦流。

感應電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勻,工件表層電流密度很高,向內逐漸減小, 這種現象稱為集膚效應。

工件表層高密度電流的電能轉變為熱能,使表層的溫度升高,即實現表面加熱。

電流頻率越高,工件表層與內部的電流密度差則越大,加熱層越薄。在加熱層溫度超過鋼的臨界點溫度后迅速冷卻,即可實現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淬火組織有什么特點?

感應加熱淬火組織有以下特點:

1.使用感應加熱淬火設備生產率高,淬硬層深度易于控制,易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適宜于大批量生產。

2.淬火后獲極細的隱晶馬氏體組織,硬度比普通淬火要高出HRC2~3.且脆性較低,韌性較好。

3.淬火溫度高,由于加熱速度極快,使珠光體轉變為奧氏體的相變溫度升高,相變范圍擴大,感應加熱淬火設備所以比普通加熱淬火溫度高,一般要高出數十度。

4.感應加熱淬火設備加熱速度極快,一般需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就可將零件加熱到淬火溫度。

版權聲明
а√最新版天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