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珠海航展看中國航空裝備的發展 軍事科技珠海航展

網友提問:

2018年世界軍事大盤點,我國有什么進步?譬如珠海航展?

優質回答:

珠海航展的正是名稱盡管仍然是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但早已發展成為涵蓋空、海、陸、天、電子等所有防務武器及技術領域的綜合大型展覽會。2018年珠海航展完全展現出中國軍隊、中國軍工的傲人風采,其大跨度的前進腳步是世界上任何一國——包括仍然是全球最強的美國也無法忽視的。以下先簡要來談一談空軍方面兩個最大亮點。

2018珠海航展有國產四代隱形殲20戰斗機進行4機編隊表演,并打開了內置彈艙向全世界展示艙內導彈。這是整個航展最亮眼時刻,說明殲20戰機不但服役,而且又自信擔負起真刀真槍的作戰任務。如今殲20戰機的飛行員都來自戰斗值班部隊,其在航展上所做的飛行動作,如快速轉彎、爬升、滾轉,都是出于實戰化的需求。殲20打開的彈艙內內置有霹靂15空空導彈的模型,由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其彈艙長度大致有4.5至4.7米。這比美國的F22和F35的彈艙都要長,也就意味著殲20使用的空空導彈能夠比美國隱形戰機飛的更遠、威力更大。這更增強了我們對于殲20實際戰斗能力的信心。

殲20是無聲處聽驚雷,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則是一聲春雷驚四方。拖著橘紅色的鮮艷彩帶,殲10B連續做出普加喬夫眼鏡蛇、落葉飄、榔頭、J轉彎等高難度機動動作,甚至表現出很輕松的樣子,說明中國空軍的推力矢量技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對于戰斗機來說,推力矢量能力意味著轉頭更快、更容易占據發射位置,從而實現先發制人。特別是隱形戰機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普及之后,敵對雙方戰機無法實現超視距攻擊、在中近距離內才發現并進入近距格斗空戰的情況可能會增多。另外推力矢量技術還有助于縮短起降滑跑距離,這在戰時也是有非凡的實用意義。推力矢量技術肯定也會運用到殲20上,使其成為幾乎沒有弱點的、真正可靠的四代戰機。

航展上折射出我國軍事進步的兩點還有很多,有機會再介紹給大家。

其他網友回答

2018年,從珠海航展上看出,我國軍事有可喜的成績。首先是殲20成批量列裝空軍,這是繼美國f22隱身飛機列裝后,我國第二個列裝隱身飛機。這是跨時代的進步,是航空事業的一個重要旅程碑。其次是運20大飛機列裝空軍,這又是一個可喜可賀的大事,標志著我國能自己研制軍用大型運輸機,對于提高我國空軍的戰斗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是殲16飛機列裝空軍,這使我國的空中力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可以與世界軍事強國相媲美。

其他網友回答

無需筆者多說,今天是2018年12月31日,是今年的最后一天。那么,作為軍事領域創作者,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迎接2019年的到來。有人稱2018年是多事之秋,不過在筆者看來,2018年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慶賀的事件。在2019年到來之際,我們是不是該做一個年度總結,來盤點下,在今年我國都發生了些什么呢!

第一,在今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機,殲-20在今年2月份,被官宣正式列裝,意味著我國在空軍力量方面,更上一層樓,標志著我國再次跨越一個新的里程碑。除此之外,運20、轟20等20系列更是捷報頻傳。并且,在二月我國利用072坦克登陸艦搭載國產電磁炮進行測試。由此可見,距離我國電磁炮上艦指日可待,屆時我國軍艦戰斗力將會是一次質的提升。

第二,除空軍外我國海軍力量也在穩步提升。2018年5月,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航母下水海試,目前已經歷4次海試,并且已經搭載了殲15以及直8模型進行艦載機甲板調度和機庫停放測試。還有2017年我國下水的055大驅同樣在今年也已經進行了多次海試,等這些大家伙服役后,我國海軍力量必然會在創新高,進一步完善我國海軍強國之夢。

第三,太空飛行器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同樣在今年2月份,我國發射小型多用途可重復使用的空天飛機,標準著我國在太空飛行器技術方面同樣取得很大進展。

第四,東風-26導彈正式服役。官宣,目前由東風-21D升級的東風-26彈道導彈于4月份,正式列裝火箭軍。該導彈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但能夠入地還能下海,可以對海上大型移動艦艇造成有效打擊。

第五,殲-10B矢量發動機在中國珠海航展上,給人們帶來了很大驚喜,甚至可以說是驚嚇。要知道,發動機技術不論是我國還是國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然而,目前我國終于在發動機方面取得較大的進展,怎么能讓人不高興呢!要知道,目前殲-10B可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完成眼鏡蛇動作的單發戰斗機。

第六,目前我國北斗系列衛星已經跨入國際化,美國GPS壟斷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在筆者看來,是我國耕耘的一年,筆者相信2019年,將會是我國收獲的一年。

版權聲明
а√最新版天堂资源